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网欢迎您!
学会主页 加入收藏 登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开放 合作 共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02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在京、穗两地开幕

作者:广东电机工程学会 来源: 日期:2021-12-16 10:31:17 人气:473

12月15日,202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开幕。本届年会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年会在北京和广州设立会场,在全国25个省市设立了45个视频直播分会场,通过“两地集中、多地延展辐射”的方式,跨越时空对话、激荡思想智慧,共同搭建能源电力科技交流平台。

北京会场

广州会场

  年会主题为“开放 合作 共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旨在本着开放的态度,凝聚科学精神、弘扬学术民主;秉承合作的精神,汇聚科技力量、促进学术繁荣;基于共享的理念,融聚学术成果、推动行业创新。会议邀请到23位院士和数十位专家围绕能源科技创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新型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新技术、“十四五”电力规划、储能、新能源发电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积极应对能源电力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通过线上直播形式致词。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词。日本电气学会会长、东京大学教授大崎博之通过视频致词。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致开幕辞并作特邀主旨演讲。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林铭山主持会议开幕式。

  孟振平在致词中指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能源生态系统各方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努力、携手合作。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央企,南方电网公司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巩固和扩大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全世界的领先地位,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前沿技术研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行动,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深化改革攻坚,种好改革“示范田”,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南方区域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建设承载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电网,以先进数字技术打通源网荷储各环节,积极创造“瓦特”和“比特”产业双向互动、富有活力的“电碳生态”;推动电网转型,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全面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

孟振平致词

  吕昭平在致词中代表中国科协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一直致力于服务能源电力领域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国际合作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沿阵地。希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团结凝聚能源电力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能源电力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高质量科技期刊,激励能源电力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力能源电力领域高水平自立自强;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在能源电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能源转型、气候变化等方面,积极与国际科技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相关规则的制定和调整,增进国际能源电力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吕昭平致词

  向海平在致词中指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与电力安全保障的关系;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双碳”战略落地提供坚强支撑;通过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开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征程。他强调,“十四五”是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我们将以绿色低碳为引领,以高效电网为平台,以安全保障为基础,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体制改革为保障,以国际合作为促进,推动多源协同互补、多网柔性互联、源网荷储智慧互动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他表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已经成为凝聚能源电力领域科技创新力量的重要平台,希望学会持续追踪新时代能源科技的战略方向,为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做好服务,在电力行业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向海平致词

  大崎博之在致词中表示,近年来,电力与能源领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国家和地区已表明实现碳中和的意向,并制定了中期目标,我相信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将在这个问题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日本电气学会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交流,共同促进两学会的发展,继续为电气工程领域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大崎博之致词

  舒印彪在致词中向会议的承办单位及参会代表表示感谢。他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提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肩负着团结凝聚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推动引领科技创新,促进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科协部署安排,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持续推进学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学会。

舒印彪致词并作主旨演讲

  在题为《能源科技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的主旨演讲中,舒印彪指出,新一轮能源科技创新将聚焦非化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带来能源电力稳定可靠供应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在理论体系上,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专业知识需要不断创新,从而将产生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的深刻变革。在技术特征上,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将深度融合,成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在创新范式上,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产业相互协同、多技术集成创新,展现出跨越性、变革性、颠覆性的巨大能量。他强调,下一阶段的能源科技创新,要在高效率低成本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CCS和CCUS技术、氢能技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再电气化、数字化技术等7个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挥关键作用。

林铭山主持开幕式

  会议邀请到6位行业权威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作了题为《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政策的思考》的报告,分别从国家、地方和行业部门角度出发,给出实现“双碳”的路径分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以《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思考》为题,阐述了透明电网理念,并解读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概念情景和主要特征。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智刚作了题为《创新赋能 携手共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报告,强调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强化的能力,以及如何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启宏在题为《数字电网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报告中指出,南方电网公司将努力在数字电网、数字运营、数字服务、数字产业等方面引领发展。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宗富代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树臣作了题为《发电领域低碳转型新技术》的报告,分析了我国发电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攻关需求,并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的电力低碳转型实践情况。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满平以《“十四五”电力规划助推实现双碳目标》为题,介绍了中国能建践行“30·60”战略目标的行动方案及重点举措。

刘吉臻主持主旨报告

王金南作主旨报告

李立浧作主旨报告

张智刚作主旨报告

刘启宏作主旨报告

张宗富代冯树臣作主旨报告

张满平作主旨报告

  开幕式上,举行了颁奖表彰仪式。2021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在开幕式现场颁发,舒印彪理事长向本届顾毓琇电机工程奖得主华北电力大学贺仁睦教授颁发了奖牌和证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人物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通过视频形式发布。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电力新能源知识产权运营联合体成立仪式,该联合体将在挖掘科技成果价值,促进电力新能源知识产权运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2021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颁奖表彰仪式

表彰仪式

电力新能源知识产权运营联合体成立仪式

  出席本次年会主场活动的学会领导还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贺锡强、金耀华、王宏志、米树华、姚强、李冶,学会秘书长王刚,出席本次年会主场活动的院士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周孝信、程时杰、王锡凡、陈维江、王秋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奇逊、韩英铎、黄其励、陈清泉、邱爱慈、陈立泉、江亿、郭剑波、罗安、汤广福、王成山、饶宏、高翔。出席年会主场活动的嘉宾还有:贺晓柏、王方、牛保红、刘映尚、吴远海、程永权、樊胜、李建设,以及电网公司、发电集团、高校、省级电机工程学会、学会专委会、学会工作委员会的代表、学会办事机构全体人员,通过现场或线上方式参会。

  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年度重磅科技盛会,本次年会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两天的主场活动中还安排了“院士专家论坛”“学术建设发布会”“新型电力系统论坛”等3场高质量主题活动。

  本届年会由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广东公司承办,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为首席协办单位。会议还得到了人民网、《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电力报》、《中国工业报》、《中国能源报》、《中国妇女报》、中国电力百科网、南方电网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报》、《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电力系统自动化》、《现代电力系统与清洁能源学报》、《中国电力》、《热力发电》、中国电科院期刊中心、国网电科院期刊中心等多家媒体和期刊中心的大力支持。

    本文网址:http://www.gdsee.cn/html/xingyeyaowen/565.html
    CopyRight © 2013-2023  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818号

    粤ICP备13014040号